2023年以来,河南省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与环保局围绕“净起来”“绿起来”“亮起来”“美起来”四大目标,采取一系列举措,积极探索以“全域联动立体化、品质提升精细化、巩固保持常态化、共建共治网格化”为内容的“四化一体”新模式,全面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逐步绘就一幅生态、生产、生活和谐共生,宜居、宜业、宜游齐头并进的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全域联动立体化 构筑“环环相扣”体系
该区成立由区党工委书记任组长,管委会主任任副组长,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专班,调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积极性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、各村村两委班子、人民群众凝聚起“当好领航员”、“争当示范者”、“成为宣传员”、“我是主人翁”的合力和共识。以率先实现“净起来、绿起来、亮起来、美起来”的16个样板村庄为典型,大力开展“陆域”“水域”“空域”的全方位作业,全区村内道路、主路沿线、主街主巷、房前屋后,沟渠河道,由内到外进行全面清理。同时充分利用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EPC项目优势,对全区27个行政村及主要路段沿线开展“亮化”建设,目前已全部实现亮化全覆盖,满足群众夜间出行需求。
品质提升精细化 梯次推进“移步易景”
坚持创新思维、精抓巧干,按照“处处都有微景观、村村都有打卡点、全域都是乡愁地”的工匠理念,创新采用“三微”(即微田园、微果园、微菜园)的方法整治农户房前屋后和户与户之间的空地,盘活利用村内边角旮旯、农户房前屋后的土地建设,在绿化树木的空闲区域,保留群众的菜园、果园等,有效解决村内闲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,做到见缝插绿、见空植绿、宜树则树,宜花则花、宜草则草等,逐步形成抬头是景,低头是景,抬头是美,低头也是美的乡村田园风光。
巩固保持常态化 长效管控“张弛有度”
该区尊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规律,把短期治理与长效治理结合起来,确保农村人居环境从“一时美”变成“持久美”,制定“时间表、线路图”,真正做到“什么节气干什么活”,积极开展“村庄清洁行动”、“创新示范行动”、“乡村美颜行动”等集中活动,春季围绕“过年忙”,夏季重点“清河湖”,秋天收集“农弃物”,冬天清理“柴草堆”,逐步形成“月月有人管、季季有活干的”的长管长治浓厚氛围。
设立环境整治“红黑榜”。区级、镇级每月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评比工作,并根据评分情况对排名靠前的乡镇及村庄进行通报表扬,并下发奖补资金;对排名靠后的进行跟踪指导,并监督问题整改。通过评比、表扬、奖励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支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,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,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。利用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,建立数字化运营中心,实现远程管理、实时监控、动态指挥,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,实现全区30个村(社区)66平方公里环卫保洁全覆盖,彻底消除垃圾山、垃圾围村等现象。
共建共治网格化 责任划分“阡陌纵横”
按照“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、无缝对接、全面覆盖、责任到人”的原则,在全区27个行政村建立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网格化环境集中整治管理体系,推动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关口前移,触角向下延伸,实施分层、分级管理,实现环境集中整治目标具体化、责任定量化、工作信息化、管理日常化、考核科学化,形成全天候、全方位、全覆盖、无盲区、无缝隙的管理新模式,通过划分“责任田”,实行网格化管理,达到全区环境卫生整洁有序的目的,让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共建共治。 (冯艳华 程茜)